沈阳电梯门框架看板设计
应对危机
广告传媒专家彭小东表示,每一次经济危机都蕴含机遇,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会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对包括新闻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来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加之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的变化会产生良性效应,这些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往往会逆势上扬,经济学上称之为“口红效应”。
通过对美日韩等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考查不难看出,在“口红效应”的作用下,每次金融危机都会成为文化产业逆势发展的机遇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传媒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宏观引导向上
新闻业等文化产业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在危机的传导上也有滞后效应。文化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创造财富、扩大就业、提高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与潜力。这些独有优势,使很多国家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后金融危机时期振兴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促进传媒业的自由开放式发展, 2009年7月22日韩国通过了《媒体法》,逐步废除广播电视的垄断体制。美国政府历来被视为是管得最少的政府,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也加大了对新闻传媒业的支持力度。2009年3月1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报业减税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直到2015年,报纸和报纸出版业将少缴40%的营业税。
启示:当前,文化产业因其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优势已经悄然成为扩大内需、推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加强社会凝聚力的主导力量。2009年7月,我国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文化产业从战略层面纳入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序列。通常认为,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达到财政总支出1%,文化产业才能获得充分发展。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但是,文化产业投入仅占财政总支出的0.39%左右,与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相比,财政投入还远远不足。与欧美、日韩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对外文化贸易、提高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需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